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辟谣报告,引导创作者规范运营和创作,3月份,平台共计对2983篇不实文章进行了打击处理,对901篇文章进行了辟谣。
3月十大谣言
1.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
辟谣观点:近期,一则“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引发广泛关注,有个别网民借机造谣、煽动负面情绪、售卖保健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开展调查。经查,网民“夏老师在上海”发布视频“80后到底还剩多少人”,捏造“80后剩余存活率降至94.8%(死亡率5.2%)”,成为后续系列谣言数据来源。
此后,个别网民为挑拨情绪、售卖保健品,继续捏造“70后死亡率却低于80后”“同学已经有几个提前走了”“认识的80后已挂掉3个了”等系列谣言,引发网民关注,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对网民夏某、尹某灯、朱某春等3人予以行政处罚,对网民史某凤、李某、高某等6人予以批评教育。
2.国家颁布新规规定物业费最高每月1元/平方米?
辟谣观点:最近,有自媒体宣称“2025年国家出了新规定,把物业费收费标准分成了四个等级,一级小区最高1元/月/平方米,二级0.75元,三级0.5元,四级0.35元”。许多平台都出现了类似的内容,其中一些还收获了很高的阅读数和转评赞数。但是,这个所谓的国家新规定并不存在。
事实上,2004年开始执行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是这么说的——“物业服务收费应当区分不同物业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具体定价形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也就是,不仅物业费的定价是由地方确定,而且在同一个地方也不是统一价格,而是视具体情况“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可以看出,即使是政府指导价,也会动态调整,更不要说物业费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在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不难识别出,国家不会制定统一、静态的物业费收费标准。
3.111是发生火灾,333是集体中毒......医院有“保命暗语”?
辟谣观点:近日,不少短视频博主发视频教公众识别所谓“医院保命暗语”,称“医院广播里播放111代表发生了火灾;222代表发生了暴力伤人事件;333代表集体中毒;666代表有婴儿失踪;999代表要立即逃离”,等等。他们纷纷表示,一旦在医院听到广播里播放相应的数字,必须马上离开现场。
上海辟谣平台查证后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医院保命暗语”。如果在医院广播里听到播放数字,不用担心,因为相关数字主要是医院内部演练或抢救病患使用,并不针对公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应急代码是医院内部进行应急演练或抢救病患时使用的。以浙大二院为例,“999”表示医院正在进行急救演练,或者有病患出现心脏骤停。院内广播播报具体地点后,相应区域的医护人员会及时赶到对患者进行抢救。院方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消防演练等,不同的情况会使用不同的代码,不过,医院应急演练或抢救病患与普通公众没有关系,公众也不需要记住相关数字。
从公开信息看,全国不少医院都会使用应急代码,均为内部管理使用。日常生活中,公众可通过权威机构学习安全知识,不要轻信所谓“网络暗语”。
4.河南许昌已明确通用机场的选址和投资金额?
辟谣观点:近日,有网民在某平台发布视频称:“未来河南许昌将建设禹州、襄城、鄢陵3个机场,其中禹州市的通用机场具体位置在朱阁镇下宋村,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计划占地1000亩”等。经向相关部门查证,三地的通用机场均处于前期谋划阶段,截至目前,暂未对选址地点、占地数量及投资金额进行具体规划,视频内容为不实信息。
5.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
辟谣观点:近日,有网民举报“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假消息。经上海辟谣平台调查,相关信息大概率是造谣者用AI技术编写、制图并剪辑视频。
该谣言主要有文字截屏和短视频两个版本。根据文字截屏内容,该事件的起源是一条42秒的短视频。然而,在文字截屏提到的短视频平台上,并没有找到“老教授介绍核发电”的短视频,但同主题的短视频有不少,主要分成两类:一类看似“真人出镜”,其实是用AI生成的图片剪辑而成,有的短视频上还带有“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提示。另一类看似是“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但视频素材或是AI生成的图片,或是与核工业、科研相关的图片,没有一个镜头真正记录了“老教授家的核发电机”。这两类短视频所配的文字与圈群传播的文字截屏基本一致,只不过有一部分采用了AI配音,听起来好像是人声播报或介绍。也就是说,文字截屏称讨论内容来自短视频,短视频的内容又引用了文字截屏,但两个版本中都没有真人真物。
更多漏洞可以从文字截屏中找到。例如,文字截屏称“中核集团”对该事件发布了声明、“国家电网官微”也发出了警告。可是,查遍中核集团、国家电网的各个官方发布渠道,都找不到任何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再如,文字截屏称“平安产险推出‘核能家财险’”,但经查询比对,平安家财险并没有类似的保险内容,涉及核能的保险产品仅与核工业生产相关,与家庭财产无关。
以上核查结果显示,这条“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信息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却没有一张图片、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核查。再从行文风格看,大概率是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
6.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
辟谣观点: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
近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热议和猜测。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某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使用某软件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8日处罚。
7.海关将对进口煤炭实施延迟检查?
辟谣观点:近期,部分网络平台传播“海关将自4月1日起对进口煤炭进行延迟检查,或将导致通关时间延长,进口量减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相关信息引发业界关注与讨论。经海关确认,此信息不实。提醒各企业及相关方,切勿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8.成都艾滋病17万人?
辟谣观点:“成都艾滋病传导者石某,使成都大量女性客户群体遭受艾滋病性传播,成都艾滋病已达十七万。”2025年3月11日,这样一则信息出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该消息一发布就被转发五千多次,点赞九百多次,评论两百多条,引发部分网民恐慌,同时也对石某的社会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确认,该信息为虚假信息。
接到举报后,成都武侯公安双楠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经精准研判和证据固定,民警迅速锁定违法行为人唐某,并于当晚23时许将其抓获。经连夜突审,唐某交代其因为在微信群与石某发生口角,为泄私愤,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编造、散布了相关不实言论。
目前,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依法对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
9.免考入学获双证?
辟谣观点:近日,部分公司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广告类信息,宣称“考研的天要塌了,学位法已通过,明年实行多校免考读研”“985/211可申请制入学”“毕业后拿毕业证学位证双证,学信网可查”“六个月简单水个硕士,还是全日制”“双证硕士,降分扩招”等。
经与有关高校逐一核实,上述信息均不属实。相关公司和人员曲解有关法律和政策,将研考、推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研修班等众多项目糅合混淆,偷换概念。
10.3月30日四川雅安发生4.6级地震?
辟谣观点:近日,有网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帖称“突发!四川雅安4.6级地震!凌晨被晃醒,客厅花瓶碎一地”,并称“地震发生时间是3月30日凌晨3点18分,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经当地网信部门核实,网传内容纯属谣言,近日芦山县未发生4.6级地震或与地震相关的紧急情况。
平台提醒广大用户,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容资讯,要理性判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