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网络联合辟谣平台 苏州市网络联合辟谣平台

2025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辟谣报告

2025年08月07日 17:07:29
|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

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辟谣报告,引导创作者规范运营和创作,7月份,平台共计对2128篇不实文章进行了打击处理,对188篇文章进行了辟谣。


17月起医保新调整,“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

辟谣观点

近日,一篇题为《7月起医保新调整,“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卡内余额转哪里去?》的自媒体文章引起较多关注。文中宣称“从医保局内部人士处获悉,全国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自2025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分步推进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最终目标是取消现行个人账户模式”。随后,不少自媒体也发布了类似内容。
经有关部门查证得知,相关文章中“‘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个人账户,所有医保缴费全部进入统筹基金,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积分系统”等内容纯属谣言。
事实上,按照中央“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部署和《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号)要求,目前医保改革正顺利推进,多数地区已顺利完成相关工作。此次改革是在不增加社会和个人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并通过调减单位缴费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提供支持,不存在“取消职工个人账户”。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谣言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3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就曾针对“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谣言进行过专门辟谣。然而,时隔一年多,类似虚假信息再次出现。谣言故意歪曲医保改革的真实内涵,将正常的机制优化曲解为“取消个人账户”,严重误导了公众对医保改革政策的理解。


2杭州社保基数又涨了?

辟谣观点

近日,“2025年杭州社保基数下限上调至5166元”“2025社保缴费基数调整通知”等相关信息在部分自媒体平台传播。经核查,此为不实信息。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上级关于调整今年社保缴费基数的通知,也没有开展缴费基数调整工作,相关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切勿信谣传谣。


3青海考生405分被北大录取?

辟谣观点

近日,有关“青海一考生在本科提前批4段录取中,以405分被北大专项计划录取”的消息引发关注。
此前,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处,一工作人员表示,网传消息系谣言,已进行辟谣。其称,为保护考生隐私,录取结果不对外公布,仅有考生自己能查到,招生处也无法查询到。工作人员称405分上北大这么极端的例子很少见,“往年也有一个(捡漏),学不下来,自己退学了。”
7月18日下午,青海省教育考试院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消息是假的。


4主城区13处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

辟谣观点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出现自来水气味异常,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经采样分析确认后随即启动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换水源,供水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出厂水质安全。
相关事件发生后,有网民在互联网传播一个虚假“警情通报”,谣称“主城区13处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和误解。
经查,网民邵某豪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该虚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传播扩散。
目前,该邵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闭韩国申遗通道?

辟谣观点

近日,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说法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7月15日正式关闭了韩国申遗机构提交证据的通道,意味着韩国申遗以全面溃败告终。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泡菜、端午节、燃灯会、大木匠、大酱)全部被列入待撤销名单。”部分说法还提到,“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于2025年5月30日向联合国提交了137项证据,指出其文化溯源存在争议。”
经核查,网传说法在今年5月末已经出现,但未提供信源。
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关闭韩国申遗通道”的声明或文件。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网站上近期均未刊登过与“成立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相关的公告。
相关人员致电有关单位了解到,所谓的“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并不存在。
网传说法中提到的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仍均列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上,也显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单中。


6贫血多吃动物血可以补血?

辟谣观点

近日,网络上传言说“贫血的话可以多吃动物血来进行补血?”经核实,这种说法以偏概全,存在误导。
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但贫血还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类型。动物血主要提供的是铁元素,对其他类型的贫血效果甚微。因此,在尝试“补血”之前,最重要的是就医诊断,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而且身体对铁的吸收是有限的,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能吸收越多,过量摄入铁元素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对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单纯依靠食补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7天府机场一车辆失控无法刹停?

辟谣观点

7月24日,有个别网民在微信群发布视频和信息称,“天府机场比亚迪车子故障,在里面转圈圈,70-80码的速度”“刹车没得了”,引发舆论关注。

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驾驶员蒋某(男,40岁)因长时间联系不上到蓉客人,导致情绪急躁,驾车在停车场内绕行。车上除蒋某外,无其他人员。车辆绕行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检测,已排除蒋某酒驾、毒驾。

随后,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辟谣信息称,该车的刹车系统功能正常,事件与车辆本身无关。车辆由车主自行安全停靠,未造成任何碰撞事故和人员伤亡。


8BOSS直聘存在涉黄求职?

辟谣观点

近日,网络流传BOSS直聘平台一自称“王某香”的“求职者”与招聘方沟通中存在低俗信息。我们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封禁了涉事账号,并配合山东属地警方开展查证。
经与警方核实,账号使用人为一尹姓男子,为寻求刺激,盗用他人信息,冒充女性求职,并恶意编造包含性暗示的虚假信息,对被冒用女性造成恶劣影响。目前该男子已被属地警方刑事拘留。


9昆明飞行员驾车撞死131人?

辟谣观点

近日,有网民散布虚假的“警情通报”,造谣传播云南昆明交通事故“致131人死亡,337人受伤”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的讨论。“蓝底白字”的“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发布的重要渠道。不法分子竟敢冒用官方标识,将“2死9伤”恶意篡改成“131人死亡、337人受伤”,并编造耸人听闻的细节。公安机关经过核查后,已依法对造谣者进行了刑事拘留。
7月21日,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就该起交通事故作出通报:20日13时16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经查,李某某(男,49岁,昆明市西山区人)驾驶一辆蓝色小型越野车行驶至金碧路时,撞上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及行人,随后驾车逃逸途中又与其他车辆及行人发生碰撞。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5人轻微伤,受伤人员已送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李某某抓获,已排除酒驾、毒驾嫌疑。初步查明属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10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

辟谣观点

连日来,多个“四川峨眉山发生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射杀”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7月7日,记者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多个部门证实,该消息为谣言。
记者注意到,上述消息最近几个月多次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不同程度的讨论。7月5日,一则长达4分21秒的视频,再次在网络上传播,并生成“峨眉山应不应该管制猴群”的投票。
该视频反复称“峨眉山爆发人猴大战,一女性游客因惊慌掉落山崖,景区工作人员闻讯赶到后,将猴王当场击毙”。
对此,管委会党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被毙”的说法多年前就曾在网络上传播,当时景区曾联合森林公安等部门,共同辟谣。“我看他们网上传播的文章,AI生成的痕迹很重,编造的有名有姓的,但峨眉山的确没发生过这种事。”上述负责人称。
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夏中林观看视频后称,该视频是多个地方的画面剪接拼在一起的,有的不是峨眉山。夏中林介绍,视频中被击毙的“猴王”并不是峨眉山藏酋猴,“标注藏酋猴种类的那只猴子也不是藏酋猴。”夏中林称,藏酋猴也叫短尾猴,视频内的猴子,拖着很长的尾巴。
公开信息显示,峨眉山藏酋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野生动物,在峨眉山上生息繁衍了上千年,具有野性。2003年,峨眉山成立猴管队,一方面引导猴群远离人类活动区域,一方面劝导游客与猴群保持距离。2020年峨眉山清音阁猴区建立了人猴分离观赏试验区,试验区内,以黑龙江为界,人与猴各自活动,同时建立缓冲区,在缓冲区设置安全管控点位,由管理人员值守管控。近年来,试验区内猴群的健康状况良好,有合理的猴群增长率且无猴群伤人事件发生。


平台提醒广大用户,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容资讯,要理性判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